健康促进
科普在线丨疫苗接种常见误区,你中招了吗?(二)
疫苗接种误区仍在传播?认知偏差可能让健康选择“误入歧途”。我们为您梳理了疫苗接种的常见疑问,助您避开陷阱,科学筑牢免疫屏障。
误区六:接种疫苗后会感染疾病
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大多经过处理,不具有致病性。如乙肝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,不含完整的病毒,不会导致乙肝感染。只有极个别情况下,如疫苗质量问题或受种者自身特殊体质,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,但这与感染疾病是不同的概念。
误区七:周围人都打了疫苗,自己就不用打了
这种依赖群体免疫而放弃自身接种的想法并不可取。群体免疫是指当人群中一定比例的个体接种疫苗后,能够有效阻断病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,从而间接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个体。然而,群体免疫的形成依赖于较高的疫苗接种率。而且,个体对疫苗的反应存在差异,就算群体中大部分人接种了疫苗,个体仍有可能感染疾病。以新冠疫情为例,即便在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地区,仍有零星的感染病例出现。所以,每个人都接种疫苗,才能让群体免疫的保护网更加坚固。
误区八:疫苗接种时间可以随意调整
每种疫苗都有科学规划的接种程序和时间安排,这是基于疫苗的特性、人体免疫应答规律以及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确定的。按照规定时间接种疫苗,能使身体在合适的时间产生足够强度的免疫反应,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。随意提前接种,可能因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准备好,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;推迟接种则会使身体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无保护或低保护状态,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。例如,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是0、1、6月,严格按照这个时间接种,才能确保机体产生稳定且持久的抗体。
误区九:生病了就不能接种疫苗
并非所有疾病状态都不能接种疫苗。一般来说,处于急性疾病的发作期,如正在发热、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,或者患有未控制的慢性疾病,如严重的心脏病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,此时身体的免疫功能紊乱,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病情,或者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,所以需要推迟接种。但若是一些轻微的疾病,如普通感冒、轻度腹泻等,只要不伴有高热等严重症状,通常是可以接种疫苗的。
在接种疫苗前,务必如实向医生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,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接种。
误区十:接种疫苗后不用再采取其他防护措施
接种疫苗后,虽然可以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,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。在日常生活中,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等,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期间,这些防护措施对于预防疾病传播非常重要。
相关链接
科普在线丨疫苗接种常见误区,你中招了吗?
温馨提示
预防接种地址:本溪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金山医院预防接种门诊
工作时间:8:00-11:30,13:00-16:30(除节假日以外)
咨询电话:024-42890806
参考内容:
1.《预防接种人人需要》健康博览杂志
2.《疫苗可预防疾病:流行病学和预防》第12版
下一篇: 健康促进丨你知道吗?肿瘤其实很“怕热”!